雖然銀監(jiān)不允許銀行在承諾保本理財,但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仍是我們做理財投資時,低風險產品中一個最佳的選擇。您好,隨著資管新規(guī)的落實,商業(yè)銀行保本型理財將會逐步退出,以后的銀行理財都將會是以非保本理財形式,打破銀行的保本理財的剛性兌付,這也將有助于銀行理財業(yè)務的健康發(fā)展。
1、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嗎?
2018年資管新規(guī)下發(fā)后,現在所有的理財產品都不保本了,至于這樣的產品安全不安全,關鍵看產品的風險等級,投資理財不能再單純依靠銀行承諾,投資者必須學會自己判斷,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如何判斷理財產品的安全性。為了方便起見,我以支付寶財富里的一款定開型個人養(yǎng)老保障產品為例進行說明,它的特點和銀行理財產品是類似的,都是非保本的理財產品,只是發(fā)行單位有差別,
我們打開這款360天的理財產品,我們首先看到的是7日年化收益率4.68%,這個是浮動的,產品期限360天,如果收益、日期符合要求,我們就判斷一下其安全性。1、看發(fā)行單位通過產品介紹,我們看到該產品是某國有養(yǎng)老公司發(fā)行的,屬于正規(guī)資管機構,這樣的發(fā)行單位不會出非法集資和現跑的情況,這保證了投資的可靠性,不會像龐氏騙局一樣受騙上當,
2、看產品的底層資產所謂底層資產,就是資金最終的投資方向,打開這款產品的投資組合說明,我們可以看到其投資主要包括四大類,第一類是流動性資產,主要是銀行存款和央行票據,還有1年期以內的政府債、企業(yè)債等等,這資產風險很低,可以快速變現;第二類是固定收益類資產,包括銀行定期存款、協議存款、政府債、企業(yè)債等等,風險等級和第一類相同,只是有封閉期,也可以進行轉讓;第三類是不動產計劃,這些主要是一些不動產和基礎設施投資計劃,比如房產、市政設施等等,風險等級也比較低;第四類是其他金融資產,這類主要是輔助投資,主要是銀行理財、證券理財、信托計劃等等,其實和該理財產品本身差不多的產品。
通過這些底層資產可以看出,我們投資后,該資管機構主要投向了一些低風險金融產品,由此可見該產品風險不大,3、看產品歷史表現判斷產品安全與否的一個間接標準就是其歷史表現,一個理財產品并不是一次性的,而是按期循環(huán)推出的,這款產品已經發(fā)行了若干年,其歷史本息兌付率為100%,說明經歷了幾年的時間考驗,在各種經濟形勢下都能夠按期兌付了本金和收益,就好比一個學生每次考試都合格,那么今后不合格的概率是極低的。
2、現在疫情期間,能買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嗎?怎么樣?
您好,隨著資管新規(guī)的落實,商業(yè)銀行保本型理財將會逐步退出,以后的銀行理財都將會是以非保本理財形式,打破銀行的保本理財的剛性兌付,這也將有助于銀行理財業(yè)務的健康發(fā)展,同時,疫情期間,銀行理財也是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之一,現階段的銀行理財大部分而言收益還是比較穩(wěn)健的,相較于余額寶的利率農業(yè)銀行時時付和快e寶兩款短期理財的優(yōu)勢明顯,收益有保證,而且對于資金存取也較為靈活,不失為這段時期投資理財的一個好的選擇。
3、2018以后銀行都沒有保本型理財了,那么哪家銀行的非保本型理財保險一些?
先說一點,2018年并非沒有保本型理財產品了,確切的時間應該是2021年起才會沒有保本理財,雖然今年銀監(jiān)發(fā)布的《資管新規(guī)》中要求:“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(yè)務時,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。出現兌付困難時,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,”但并非說直接取締,而是給了一個約兩年半的過渡期,時間截止到2020年。
所有目前市面上仍發(fā)售了不少保本型理財產品,不承諾保本就不安全?其實目前我們買的理財產品,基本還是和以前的銀行理財產品一樣,只不過對外不能說保本了。我們看一組數據,截至2017年底,我國非保本產品的存續(xù)余額為22.17萬億元,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(xù)余額的75.05%;保本產品的存續(xù)余額為7.37萬億元,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(xù)余額的24.95%。